情與故人歸第 10 章 ☆、祈福(一)
據聞近日裏百花樓新來了一位才女,名喚杏詩,才色雙絕,更彈得一手絕好的琵琶,自制的琵琶曲《仙女歌》更是名噪一時,在長安的大街小巷廣為流傳。如今杏詩姑娘演奏之日又至,據聞今次杏詩姑娘不單要彈奏那《仙女歌》,還會以歌作詞,講述《仙女歌》背後的故事,因而不多時候,百花樓便門庭若市、熱鬧非凡,樓裏樓外人山人海、人頭攢動。
此番只聽從樓中傳出一陣嘈嘈切切的彈奏聲,之前尚且嘈雜不堪的衆人登時靜下聲來,無不豎起耳朵聆聽。
只聽杏詩檀口一張,嗓如黃莺,只将那音符字句吟唱得格外悅耳,在道:
“天外有女初長成,偶得機緣下凡來。
月貌花顏才藝絕,一曲《流雲》動長安。
年方二八展頭角,錦衣公子動情思。
九天暗淡宮廷哀,新王旋即接任來。
新婦入得深宮內,身世離奇流言起。
帝母悠悠慈烏心,即聘仙士驗正身。
臨危救駕功德滿,聖心日固惹人嫌。
三年大旱人心亂,帝後登臺求雨來。
甘霖始降蒼生悅,賢後美名萬人傳。
君王治國孝為先,帝後祈福求父安。
……”
此歌一出,其中有那好事者便止不住心下好奇,開口問道:“歌中的帝後到底乃何方神聖?”
一旁的一人聞言答曰:“正是若幹年前在百花樓以一曲《流雲奔壑》名動長安的小仙女!”
此言一出,只見樓上的杏詩皓首微颔,複又輕啓朱唇,講述那一段屬于帝王與賢後的往事。
卻說小仙女雖人美才高,更得彼時尚未繼位的太子的青目,情有獨鐘,然因了她并非尋常人類,生有一頭銀色長卷發并一雙銀灰雙瞳,容貌更是不老不變,初入宮廷之時,嘗引起軒然大波。朝中老臣聞知新後是這般來歷不明、身份暧昧之女,紛紛上書請求君王收回成命,只道是這等妖女若是僅僅陪侍君側倒也罷了,是斷不可執掌後宮的。更有後宮之長、當今聖上之母聖母皇太後于小仙女入宮當日,便于宮中設立法壇,請來一衆仙士法師開壇作法,欲令這模樣怪誕的妖女當場現出原形。
小仙女見狀火冒三丈,當即便欲不顧禮儀在宮中大打出手,口中直嚷道:“本仙女管你太後不太後的!你竟然敢如此對待本仙女,本仙女絕不饒你!老爹說過,普天之下人人平等,什麽陳規什麽守則就是用來破的!本仙女絕不屈服!當年爹僅憑一己之力在長安仙士驿館打翻一百名仙士,就憑這些個仙士也想對付本仙女?!……”
幸而一旁的皇上攔下小仙女勸道:“卉兒,算給朕一個面子,莫與母後正面相抗,你本非妖邪,自是無所畏懼,此番母後既欲将你‘驗明正身’,便随她驗去,朕陪你一道。”說罷便命人擡來進貢的上好葡萄酒,與小仙女并肩坐在那法陣之中,任那幹仙士費盡心機地施法,直至小仙女坐得呵欠連天亦驗不出個名堂。最終為首的仙士抹了抹滿頭的大汗,只得道句:“啓禀太後,請恕小的們無能,紫妃娘娘雖并非常人,卻也并非妖女,依小的之見,這渾身上下充盈的清氣,怕是、怕是如假包換的仙人……”
而雖得仙士斷言,衆人依舊無法全然安下心來,而新君根基未固,不可太過違逆衆意,只得将早已寫罷的納後聘書按下不發。然即便新君暫且妥協,卻也同時發下诏書,道是納後之事可暫緩,但除卻樓紫氏,自己卻不會另娶他人。遂初入宮時,小仙女只得屈居衆妃之末。
然即便如此,正所謂是匹夫無罪而懷璧其罪,她初入宮中,便因君王寵愛而引來衆妃嫉妒。彼時宮中驟然生出刺客事件,有一夥來歷不明的黑衣刺客入宮行刺,欲刺殺正于勤政齋批閱奏章的皇上。那夥黑衣人身手過人,只見勤政齋周遭的侍衛皆非其對手。正值此危難之際,恰逢小仙女親身送了蓮子羹來勤政齋,見罷此狀,随即将手中的托盤塞在一名侍衛手中,閃身入了勤政齋,随手操起禦案上的羊毫,三兩下便擋下了刺客的刀刃,随後又運轉己身仙氣,以羊毫畫了幾個陣法,便将刺客盡皆束縛在陣法之中,再無法脫身。
之後刺客被鎖入刑部大牢,審訊過後,卻傳出一驚人消息,道是這夥刺客并非別人,正是受了小仙女的指使暗殺君王。原因無他,正是這幹刺客并非他人,而是魔,而試想整個深宮之中,除卻小仙女這個身具半魔血脈的妖妃之外,又有何人能與魔族往來。何況行刺之事發生之時,并非他人,正是她出現在行刺之地,若非事先知曉,又如何那般機緣巧合?
此訊一出,阖宮震驚,饒是小仙女被氣得面色鐵青、暴跳如雷,亦是百口莫辯。正值此時,一人忽地出現在衆人跟前,說道:“陛下,臣有一法,可速速查明真相。”
皇上聞言,即令觐見,只見此人正是禁軍統領宵明。
卻說宵明何以在此,又為何會擔任禁軍統領,卻需從頭說起。就在小仙女出嫁前夕,西魔界的二位現任魔王召見了首輔宵明,其中紫丞更是難得的将尚在昏睡的樓澈單獨留在寝宮,與父親紫狩一道,與宵明談話。
只聽紫丞說道:“此番是我欲煩請首輔一事。”
宵明道:“……王請講。”
紫丞道:“小女紫卉不日将嫁入人界宮廷,此乃我族勢力難以延伸夠及之處,兼了小女素來心思單純、毫無心機,對人心毫不設防,對深宮那等是非險惡之地,毫無防範之策。出于一個父親的私心,希欲能有一有能之人入宮護她周全。而首輔作為我族元老,心思手段無不高人一等,堪當大任。不知首輔可願離開魔界,前往人界相助小女?”
紫狩亦道:“不錯,丞兒之意正是本王之意,宵明,不知你意下如何?何況你久為魔界操勞,辛苦非常,此番前往人界,正可歇息修煉。”
宵明頓了頓,随即躬身答曰:“宵明雖不願離開魔界、離開我族之民,然既是二位王之意,何況又正系我族公主之安危,宵明自當義不容辭,鞠躬盡瘁。”
當日夜裏,宵明與鷹涯琴瑚二人辭別之時,借着酒力,不禁直言說道:“想我宵明自神魔事變以來便追随上王,擔任首輔至今,均是我主之左膀右臂,輔助我族之主,為我族存亡之事打拼,豈料事到如今,卻要淪落到擔當小丫頭的侍衛……”
一旁鷹涯聞言正色對曰:“宵明,休得胡言,這是公主殿下,豈容你無禮!保護公主是你的榮幸!……”
另一邊琴瑚則彎着雙眸戲谑道:“有什麽關系嘛首輔,琴瑚挺喜歡小公主的,巴不得能跟她到人界戲弄人類呢。而少主專門指派了你去,還不是信得過你的能力,我跟鷹涯還沒這個資格呢……”
……
而正因如此,不久之後,京城發生水井投毒事件,禁軍束手無策,致令城中不少百姓因飲水而中毒。後因隊長宵明率領小隊揪出了幕後真兇,迫使其交出解藥,全城之民因而獲救。因了這等功勞,宵明随即晉升為禁軍統領,有出入深宮的特權。
此番只聽宵明說道:“陛下,依下官之見,非關紫妃娘娘之事,乃是有人蓄意為之。”
皇上聞言,大喜過望,急道:“此話怎講?愛卿快快道來!”
宵明道:“首先,據下官所知,這些刺客并非是魔,而是魔化的人類!”
衆人聽罷大驚。
宵明接着道:“下官有法可為諸位證實。世間有一種藥,名喚‘升仙丸’,本是江湖騙子招搖撞騙之物,迎合世人求仙之心,以蒙騙無知世人的錢財。下官偶然得知,這種丸藥服下之後具有副作用,便是令人魔化,想必這幕後主使正是得到了這一種丸藥,方才有了這一針對紫妃娘娘的陰謀……”
說罷将手一揮,只見兩名侍衛押着一死囚上前,宵明随即取出一粒升仙丸來令其服下,不多時候,便見那死囚面色青白、目眦欲裂、渾身黑氣萦繞,與一旁的刺客的症狀一模一樣。衆人見狀,方知端的。
只聽宵明又道:“不單這升仙丸,這刺客能悄無聲息地進入深宮禁地,可知宮中必有內應,只要調查審問當夜值守的侍衛,行刺之事是如何生出,便能查出蛛絲馬跡。而下官觐見之前,已命人前往探查……”
正說着,便聞又有侍衛求見,只聽那侍衛說道:“下官奉統領之命前往調查當夜事發之時的值守情況,得知有侍衛在勤政齋出事之前,在爽籁殿附近聞見有異響,而事有蹊跷,當日爽籁殿的侍衛不是被殺便是失蹤,無人可說當日那裏發生何事,只得尋到彼時恰巧巡經爽籁殿的侍衛,從他們口中得知他們曾聽到異響,待進入爽籁殿之時,卻聞爽籁殿的侍衛回答殿中一切正常,并無異樣。待事後宵統領再着人探查之時,卻見爽籁殿當日執勤的侍衛盡皆沒了活口,得知爽籁殿當日執勤的侍衛被人調了包……之後宵統領命下官探查各處宮門的守衛,查看近日裏出入爽籁殿的記錄,其中大多是各房的宮女與公公,而其中有一人引起了下官的注意……”
皇上忙不疊追問:“是何人?”
宵明遂答:“正是德妃娘娘的奶娘李嬷嬷。”說着宵明頓了頓方才接着道句,“而爽籁殿的近旁,正是德妃的德正宮。若是當日爽籁殿當真出事,首先發現異狀之地當是德正宮……”
皇上聞言,大驚之餘,亦随即下令将德正宮圍住,任何一人皆不許進出,倒也并不急于審訊德妃,而是先尋了奶娘李嬷嬷下手,不肖多少工夫,那老骨頭便已供認不諱,将她如何前往爽籁殿安排聯絡服下升仙丸的刺客埋伏此地之事盡皆交待,随後簽字畫押。當宵明将這一結果呈與皇上之後,已無需多言,德妃的罪狀自是不言自明。随後皇上宣告德妃犯上謀逆、更妄圖誣陷加害紫妃,更是罪加一等,看在後妃顏面之上,網開一面,誅三族,德妃于宮中斬首,其餘三族于京城南門外斬首,所誕皇子貶為庶人。
此信甫一傳出,宮中上下無不噤若寒蟬,再不敢提及德妃二字。惟有小仙女聽罷,登時坐立難安,動了恻隐之心,随即便欲前往皇上跟前替德妃求情,只道是德妃雖居心叵測,但并未造成傷亡,當可大事化小,不料卻為正身處此地的宵明攔下。
只聽宵明說道:“公主請留步,此番公主切勿婦人之仁。可知你父王自幼于宮中長大,自來殺伐果決、心性甚堅,此為成王之道;此等事待公主長處宮中,自是司空見慣,斷非旁人所能改變……”
小仙女遲疑道句:“小明叔……”
宵明又道:“何況公主尚且自顧不暇,可知深宮之中,人心叵測,正是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公主還需步步為營方是,并非回回皆能如此幸運……”
此話一出,小仙女便憶起了出嫁之前,自己尚且跟随父親父王居于魔界之時,從父王那處所聞之言,彼時父王之言她尚且懵懂,卻是一語成谶,暗示出自己那尚不可知的前程,令她頭一回見識到深宮之中的人情冷暖,正是深宮之中如履薄冰,但凡行差踏錯一步,便可萬劫不複。